hth最新网
时间: 2024-12-27 20:47:48 | 作者: 种猪展示
公司是一家以肉鸡、肉猪养殖为主业的现代农牧公司集团,年出栏肉鸡、肉猪数量位居行业前列。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鸡 11.83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同比增长9.51%,占全国肉鸡(包括白羽、黄羽和小型白羽肉鸡)总出栏数量9.1%,在同行上市企业中排名第一;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2,626.22万头,同比增长46.65%,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3.6%,在同行上市企业中排名第二。
公司自创立以来深耕肉鸡、肉猪养殖主业,不仅养殖规模数量位居行业前列,在畜禽育种、饲料配制、疾病防控、饲养模式等技术领域也保持行业领头羊。公司生产的黄羽肉鸡品种全部是自主培育,是少数手握黄羽鸡种业“芯片”并将中国地方品种资源优势转变为公司产品的优点的成功企业之一。公司还是国家瘦肉型猪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猪良种工程示范基地和无公害肉猪生产基地,公司的种猪育种规模在全国排名前列。
2000年,公司被认定为我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连续十次通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审定。2023年度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中,公司排名第109位,比上年前进49位。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农、林、牧、渔业”之“畜牧业”,行业代码“A0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畜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生产能力慢慢地加强,肉禽、生猪等多数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肉禽、生猪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商品市场价格主要受供给影响,同时由于肉禽、生猪生产周期较长,行业总供给的调节往往滞后于行业产能和市场行情报价的变动,即行业产能增加后行业总供给逐步增加,行业总供给持续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产品价格开始下跌,跌到一定程度养殖户深度亏损被动退出,富余产能出清,行业总供给下降,价格又开始上涨。周而复始,俗称“鸡周期”或“猪周期”等。
我国家禽产量较大幅度增长。2023年,全国家禽出栏168.2亿只,比上年增加6.9亿只,增长4.2%;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加120万吨,增长4.9%(来源:中国经济网)。
生猪出栏保持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 72,662万头,比上年增加 2,668万头,增长3.8%;猪肉产量5,794万吨,比上年增加253万吨,增长4.6%,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3年,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3%。分类别看,牧类产品价格比上年下降8.3%;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生猪价格同比下降14.0%(中国经济网)。
2023年总体供给充足,但消费不及预期,市场行情报价低迷;其中,2023年上半年肉禽价格与上年同期相差不大,从5月份起肉禽价格开始持续大幅下跌。据光大证券研究所对黄羽鸡和白羽鸡价格跟踪数据计算,2023年黄羽鸡中快大、中速和土鸡类 1品种平均价格分别比2022年下跌14.50%、13.86%和14.55%,白羽鸡平均价格比2022年下跌2.40%。
注 1:黄羽鸡品种多,按生长速度划分可分为快大(饲养时间为65天以内)、中速(饲养时间约65- 100天)和土鸡类三个品种。土鸡类又叫慢速型,饲养时间100天以上。
从猪价趋势图看,2023年的猪价已跌回2018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之前的水平。
据行业上市企业业绩预告,三家黄羽肉鸡企业中有两家黄羽肉鸡业务微利,一家亏损,但净利润均大幅下降。白羽肉鸡行业景气度好于黄羽肉鸡行业,三家业绩预告盈利,净利润同比增长,一家企业亏损。
上述《生猪猪肉价格》图显示,虽然2023年猪价与2018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之前的猪价水平相当,但由于目前非洲猪瘟疫情仍持续影响生猪生产稳定,导致养殖成本增加。
同时,受国际环境动荡及原料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近几年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生猪养殖综合成本进一步大幅增长。根据光大证券研究所跟踪数据计算,2023年玉米、豆粕现货价格比2017年分别上涨了64%和44%。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生猪行业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猪粮比价=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约为 6:1,目前约为 7:1(来源《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2021.6),也侧面说明了生猪养殖成本在增加。据光大证券研究所对22省市猪粮比价跟踪数据显示,2023年猪粮比价一直维持在7:1以下,说明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普遍亏损。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23年 14家上市猪企合计出栏生猪 14,786.46万头,占全国总出栏量20.35%。该等上市猪企的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粗略计算亏损总金额为305亿元-353亿元。
从父母代种鸡产的蛋入孵计算,到商品肉鸡育成出栏,黄羽肉鸡一般需要 80天-120天,白羽肉鸡一般需要63-69天,因此根据上年期末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变化趋势可以大致推测次年商品肉鸡出栏量变化趋势。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统计数据,黄羽鸡父母代种鸡存栏量从 2020年起持续下降,到2023年下降至过去四年最低点,2023年同比下降 6.96%。黄羽鸡父母代种鸡存栏量持续去化,黄羽肉鸡供给或将下降。另外,随着我国2024年经济及消费复苏,2024年黄羽肉鸡供需或将得到改善,市场价格或有所复苏。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白羽鸡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增长较快,但 2023年同比也有所下降。虽然近三年白羽鸡产能增长较多,但是白羽肉鸡的消费受众与黄羽肉鸡不同,其价格与黄羽肉鸡价格相关性较低,对黄羽肉鸡价格的影响较低。
从父母代种猪怀孕计算,到商品肉猪育成上市,饲养过程一般需要9-10个月时间,从当年4月起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趋势大致可以了解次年生猪出栏量变化趋势。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期末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显示:2023年4月起能繁母猪存栏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至2024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1.81%,同比下降6.87%,呈加速下降趋势,预计2024年生猪行业总体供给或有所下降,市场行情或有望逐步改善。
在畜牧业,我国经过多年立法建设,建立起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为基础的多层次法律法规体系;其他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具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饲料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行业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为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我国从2004年起连续21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框架性的顶层设计。从此,围绕这一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7年的一号文件中,除了脱贫攻坚决胜期立足阶段性任务、补足短板中的短板,其他都在主题中聚焦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一张蓝图绘到底。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畜禽、水产养殖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肉鸡和肉猪的养殖及其销售;兼营肉鸭、蛋鸡、鸽子等的养殖及其产品的销售。同时,公司围绕畜禽养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经营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现代农牧设备制造、兽药生产以及金融投资等业务。
公司主要产品为肉鸡和肉猪,其中肉鸡主要为我国地方优质黄羽肉鸡品种,产品类别包括毛鸡(又称活鸡)、鲜品和熟食产品;肉猪主要为瘦肉型猪,产品类别包括毛猪(又称活猪、肥猪)和鲜品;其他产品为肉鸭、鸡蛋、农牧设备和兽药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的经营模式是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合作农户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共同完成合作
公司负责鸡猪育种、营养和防疫等技术研发,生产出鸡苗、猪苗、饲料、兽药和疫苗,提供给合作农户饲养肉鸡和肉猪至出栏。在合作农户饲养过程中,公司提供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环保处理等养殖关键环节一整套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做好过程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合作农户按照公司技术和质量标准规范饲养。合作农户饲养肉鸡、肉猪达到出栏天龄后,按公司指定地点和方式交还给公司,公司组织对外销售并与合作农户结算,支付委托养殖费用,该批次合作养殖结束。
合作农户与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后,双方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开始合作。委托养殖合同约定公司提供给合作农户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养殖物资的权属为公司,合作农户在合同期间按流程领用,无需垫资;同时约定肉鸡肉猪的交付方式、交付天龄、结算方式等关键事项。
其中结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流程定价的方式:约定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养殖物资的领用价格(该价格为公司通过养殖管理模型测算的流程定价,与市场价格不具有可比性);约定合作农户饲养肉鸡、肉猪达到出栏天龄应达到的上市率、正品率、均重、食品安全等质量标准,以及各质量标准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合作农户交付肉鸡肉猪时,公司根据其质量、数量以及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计算得总收入,减去合作农户领用鸡苗、猪苗、饲料、兽药等物资的费用,得出相应的委托养殖费用。另一种是按照饲养成绩指标定价方式:以设定的饲养成绩基础指标及其对应的单位基础委托养殖费用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合作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实现的实际值综合计算,得出实际应支付合作农户的委托养殖费用。饲养成绩基础指标主要指上市率、料肉比、均重、头/只均药费等关键指标。
经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和积累,公司掌握了不同畜禽品种在不同饲养条件和饲养阶段的成活率、正品率、耗料量、耗药量和生长体重等关键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存储于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监测、评估以及指导合作农户饲养现场的管理,实现对合作农户养殖过程的有效管控和规范饲养。
公司依托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精准分析合作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技术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提示合作农户技术服务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督促排查原因和指导改正,提升对合作农户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合作农户数量总数量 4.59万户。各区域合作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分别为:华南区域42.39%,华东区域20.20%,华中区域16.09%,西南区域16.30%,华北区域3.23%,西北区域1.06%,东北区域0.73%。
报告期内,公司养殖业务未发生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公布的重大动物疫情,未发生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
公司紧密型“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已运行三十多年,是公司获得持续发展和壮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常常被业界称为“温氏模式”。近年来,随着经济、政策和技术的进步,“公司+农户”模式在不断地迭代升级,比如升级为“公司+家庭农场”或“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将来可能进一步升级为“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模式。
“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经营模式简介:公司负责租赁养殖小区用地,统一做好“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建设规划和经营证照的办理等工作,然后通过以下多种形式与农户开展合作:
第一种:公司出资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吸引农户到养殖小区内与公司合作养殖。
第二种:合作农户出资,根据公司标准在养殖小区内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然后与公司合作养殖。这类农户通常是公司的长期合作农户,与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
第三种:地方政府专项产业基金出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有时含租地),然后将养殖场出租给公司运营。公司发展合作农户到养殖小区内与公司合作养殖,并支付给合作农户委托养殖费用,支付给产业基金租金。
“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模式简介:公司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和分销等功能集聚联合发展,形成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初步规划按照年产优质生猪50-100万头(或肉鸡 6000-10000万只、水禽3000-5000万只)的规模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设高标准养殖设施,包括种畜禽繁育基地和肉畜禽养殖基地;二是建设行政和技术服务设施,包括产业化运营管理总部、技术服务中心和检测平台等;三是建设产业链相关配套设施,包括饲料加工厂、畜禽屠宰加工厂和仓储物流基地等;四是建设环保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资源化利用设施和种养结合基地等。
公司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实施主体,既是主要投资方,也是运营管理方。在养殖产业链的各环节与合作农户开展紧密深度合作,建立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形成产业化联合体。合作农户入园成为产业工人,可以从事专业化畜禽饲养,也可以参与园区专业服务队伍,或者参与产业链后端的屠宰分割、加工和包装等环节,成为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此外,公司也与外部第三方企业或专业机构、政府或其控股平台开展投资、建设和运营等层面的合作。
公司2019年牵头建设的“广东省新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的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公司还有多个优质鸡、生猪产业园和畜禽种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未来,公司将稳步推进“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的模式迭代,努力实现从农牧企业向食品企业转型。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投资建设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也是未来养殖行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园区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提高合作农户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提升公司对合作农户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使公司与合作农户通过产业增值增加收益,实现合作共赢。
公司采购的原料主要是玉米、豆粕、小麦和高粱等饲料原料。采购量根据肉鸡肉猪等畜禽饲养生产计划、安全库存和运输周期等因素确定。公司采用“集中采购为主,区域采购为辅”的采购模式。
在决策方面,公司设立由公司分管副总裁、部门总经理、配方师和粮业研究员等组成的采购决策委员会。采购决策委员会拥有原料集中采购议价权和决策权,具体包括确定采购价格、采购总量、采购期、货运方式和配送地点等决策权力。采购决策委员会根据配方师、粮业研究员提出的饲料原料营养含量、配方结构、市场供需、价格走势等分析报告,结合自身研判后确定阶段性采购策略和采购方案。
在实施方面,公司设立采购中心作为原料采购管理、实施和监督机构。采购中心下设区域采购中心、专业线采购部门和饲料贸易公司等单位,负责执行公司采购决策委员会制定的原料采购策略,组织协调物流运输和监控库存,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充足。各区域子公司根据生产需求,与供应商签署具体采购合同,并按合同进行采购;或者由公司饲料贸易公司签署合同并采购原料后,供应商按合同要求转销给区域子公司。各子公司也可根据所在区域粮食产量及市场行情,灵活采购少部分地产优势原料,作为公司大宗集中采购的补充。开展区域地产采购时,区域采购中心根据所辖区域子公司需求和市场行情,向公司采购中心提交原料采购申请,审批通过后,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进行采购。
公司肉鸡的客户群体以批发商为主,终端零售商为辅;肉猪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批发商和肉联厂。公司肉鸡、肉猪销售以活鸡活猪销售为主,屠宰销售和熟食加工为辅。公司直接批发销售给客户,由客户分销至全国各地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交易模式为“”。公司根据产品特征和交货地点不同,交易方式有所不同。
销售肉鸡时,客户在温氏商城提前下单订购所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公司根据销售订单统筹安排合作农户饲养的肉鸡出栏。合作农户接到公司通知,将出栏肉鸡运输至公司销售部进行验货过磅,与公司完成产品交接。公司销售人员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在销售部进行肉鸡品种搭配,与客户完成产品交付。
销售肉猪时,客户在公司技术服务部完成相应销售手续后,由客户安排车辆至公司指定的已经完成产品上市前检测的合作农户装猪提货,然后到公司、客户和合作农户三方认可的地方过磅,并完成产品交接。
销售模式变化趋势:近几年受人畜等疫情影响,活禽、活猪交易和调运受到一定的限制。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政策要求,未来将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目前,公司肉鸡、肉猪和肉鸭销售以活禽和活猪批发销售为主,以屠宰后冰鲜销售或预制成熟食品销售为辅。未来,公司将逐步向“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销售模式转变。公司已布局屠宰加工业务,加强品牌营销策划,探索建设社区销售、产销直供(大型食品加工、团膳配餐企业)、大批发和线上直销等营销渠道,通过线)联动、掌控渠道、直配终端提高销售效益。
经过41年的创业发展,公司紧紧围绕鸡猪主产业,坚持创新,不断积累,在竞争和发展中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奠定了公司在行业龙头的地位。公司在经营模式、产业布局、技术与研发能力、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采用紧密型“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这是公司获得持续增长和壮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被业界称为“温氏模式”。该模式通过公司间接投资、服务外包等形式,将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和衔接,具备以下优势:
养殖产业链前端包括育种及种苗繁育、饲料研制和疫病防控等环节,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型投资,投入资金多、投入产出周期长、流程较复杂,公司拥有组织优势、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可以有效开展。后端肉鸡、肉猪育肥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投资,但周期短、流程简单,合作农户有劳动力、有自有土地,有养殖积极性。双方合作后,公司负责产业链前端,合作农户负责产业链后端,优势互补,产业链整体专业化程度更高。合作农户只需专心做好饲养管理,就能获得预期稳定的合作效益,同时公司也减少了鸡猪育肥栏舍及其设施设备资本开支和折旧,减少育肥环节人力成本,实现轻资产扩张。这种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公司和合作农户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公司负责组织产品销售,可充分利用产品质量、销量优势和营销技巧提高与市场的对接能力和议价能力,从而提高销售收益。公司根据委托养殖合同约定与合作农户结算,有效隔离市场价格波动向合作农户传导,保护合作农户生产积极性,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
公司建立了“五统一”的管理流程,即“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进苗、统一用料和统一销售”。通过全程组织化、数智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种苗、药物、疫苗、饲料和出栏肉鸡肉猪的质量和成本,同时减少中间交易环节,实现养殖产业链整体周转效率提高。
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兼顾了规模与效益,符合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资源条件和方向。公司通过适度控制单个合作农户的养殖规模,可以减少疾病风险和损失风险。合作农户合理分散,减轻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养殖与生态和谐发展。同时,“公司+农户”模式增加了农村人口就业,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符合党和国家发展方针。2023年,虽然畜禽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产品市场价格长时间处于低位,但是公司的合作农户仍然获得委托养殖收益107.91亿元。
首先,公司有鸡、猪两大主业。鸡、猪周期发生时点、频率以及维持时间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互相抵消。公司双主业发展,具有双轮驱动、稳健发展优势。其次,公司横向发展水禽业、蛋业、兽药业、农牧设备业、食品加工业和金融投资等相关产业。各产业在细分行业领域也处于龙头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相关产业进一步丰富和加固鸡猪主业城墙,对鸡猪周期性波动起到缓冲作用。再次,公司纵向推进屠宰和食品加工业发展,打通畜禽养殖产业链上下游,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平抑了鸡猪周期性波动影响。第四,公司产业全国布局,不同区域有原料、价格以及细分产品需求差异可以形成产品销售对冲机制。综上优势,公司整体经营更稳健,发展空间更大,发展韧性更足。
公司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研发体系,与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获得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人才驱动力。
通过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公司技术部(研究院)开展了畜禽育种、营养、防疫和环保等领域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技术研究与储备,各事业部及其下属单位配套开展应用型研究或新技术、新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在畜禽育种、营养配方、疾病防治、养殖环保等相关技术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鸡育种:公司拥有专业的鸡育种公司,建立了行业内规模领先、结构合理的黄羽鸡育种基地,是国内掌握优质鸡遗传资源最多的单位之一。公司纯种鸡品种及其存栏规模行业领先,拥有约 50个优质鸡纯系和肉鸡品种(配套系),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市场上所有优质类型黄羽肉鸡品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7个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并获得畜禽新品种证书。
公司利用丰富的特点各异的优质鸡遗传资源经过系统的专门化品系选育后,培育出各具特色的品种和配套系。如果根据生长速度区分,可划分为快大型、中速型和慢速型品种;如果根据体型外貌区分,可划分为新兴矮脚黄鸡、新兴黄鸡、天露黑鸡、天露麻鸡、黄脚麻鸡、青脚麻鸡、乌皮麻鸡和丝羽乌骨鸡等品种系列。近几年公司继续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加强了前瞻性和潜力巨大的品种研发和储备,科学布局潜力品种,不断筑牢公司的黄羽鸡品种优势。
公司深度掌握了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智能化测定与选育、肉质与屠体性状改良等育种新技术,持续打造行业领先的育种技术优势,提升黄羽鸡品种竞争力及其市场占有率。
猪育种:公司下属子公司-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行业内具有领先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专业化猪育种公司之一,目前已在全国生猪主产区建立了专业化瘦肉型和地方特色品种猪育种基地、高标准区域公猪站。
公司针对不同市场需求,持续开展本土化瘦肉型猪选育,形成多个专门化品系和不同特点的商品肉猪品种。目前拥有5个品种、12个品系核心群纯种猪以及3个商品肉猪配套系,其中有2个肉猪配套系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2018年公司《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猪育种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创新了瘦肉型种猪分子育种、遗传评估和性能测定等技术,创建了中国瘦肉型种猪四系配套育种新体系,培育了两个四元杂交高效瘦肉型猪配套系,项目成果已在各区域公司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2020年公司育种项目《五元杂交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及其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鸭育种:公司提出以“做精做强番鸭,丰富多元品系”为长期目标,在夯实番鸭养殖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拓路先行、埋首精耕,攻坚白鸭、麻鸭饲养技术,丰富多元品系育种,助推公司全面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公司1个鸭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并获得畜禽新品种证书,这是一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番鸭品种,突破了番鸭“卡脖子”种质资源问题。
公司经过几十年持续研发、试验和创新积累,建立了数据量庞大的饲料原料营养含量数据库和畜禽饲养营养标准数据库。公司饲料配方师根据饲料原料市场价格变化,充分挖掘出不同产地、不同种类饲料原料的互补或替代方案,高效配制出针对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精确的、经济的饲料配方,实现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最优,平衡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疾病防治以及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可以通过及时、准确、完整的病毒抗体抗原检测体系和疫苗免疫抗体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畜禽健康状况,制订有效的免疫程序和防疫计划。同时,公司制订了严密的生物安全制度和执行计划,规范人员、物料、车辆、畜禽个体的消毒、隔离和转移路径,杜绝生物安全危害物质接触畜禽个体。
2018年国内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公司重构了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增建洗消中心,完善猪场内外清洗、消毒设施设备和物理隔离等防疫硬件配置。更新完善种猪场、服务部、合作农户及饲料厂等单位的生物安全手册。组建事业部及三级公司生物安全小组,责成相关干部深入生产一线,靠前指挥,对各级干部执行压责、履责和问责机制,确保各项生物安全操作理解与执行到位。同时还借力互联网、AI等技术,在洗消中心安装智能监控,实现人员、物资进出两大防疫关键点的有效管控,通过上述措施不断革新、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公司自 2004年起就把环保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将“持续提升企业环保治理能力”提上了重要日程。2010年开始,公司大力推动各级单位下属种场、饲料厂的环保整治行动,督促合作农户做好环保治理工作。目前,公司组建有广东省畜禽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养殖环保成套技术。
公司遵循“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把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大力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力求从源头减少污染,最大限度实现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形成了适合不同区域特点和养殖模式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促进企业低碳、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共投入研发经费5.92亿元,新立项科研项目10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5项。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8项,省部级科技奖项93项,畜禽新品种10个(其中猪2个,鸡7个,鸭1个),新兽药证书53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6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13项,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0项。
截至2024年4月,公司再添两个国家畜禽新品种,分别为天露黄鸡2号配套系、温氏麻黄鸡3号配套系。目前,公司获国家审定通过的黄羽肉鸡新品种已经增至9个,表明公司拥有丰富的黄羽肉鸡品种资源,品种培育技术行业领先。
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支撑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平均行业从业经验超过 20年,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理解,能够制定出高效务实的业务发展策略,准确地评估和应对各类行业风险。中层管理团队成员平均从业经验也有10年以上,在畜牧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技能。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和骨干员工队伍通过内部培养及对外引进等多种渠道不断扩充和加强。在人才制度保障上,公司建立了行政职务和技术职称双通道人才晋升渠道,辅以位级、职级、专才优才聘用机制,使公司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形成合理的梯队和建制。同时,公司完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制度,逐步增加竞聘选拔的比例,让真正有能力、能担当、能干事的人才进入管理团队,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
公司的管理制度以业务板块和业务条线划分,形成各业务板块相对独立、各业务条线互相衔接的健全的成套制度体系,确保各管理、经营和生产事项有章可循。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和事业部职能部门作为中后台支撑制度体系的整体平稳运行。公司新进员工和新晋干部在中后台的支撑和赋能下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快速胜任工作岗位。
公司建立了大数据管理中心和大数据辅助经营决策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管控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经营单元,实现充分授权和有效监督有机统一,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成效。依托物联网技术和高度集成的标准化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公司数字流程部开发出具有行业特色和企业个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如OA办公系统,采购、财务和销售系统,种猪场、种鸡场和农牧设备厂管理系统,合作农户管理及结算等多个业务系统,实现对各业务全链条的高效管理。随着屠宰、生鲜项目加快布局,公司又开发了温氏畜禽交易商城、食品生鲜电商销售等平台,为未来公司开拓新领域的销售模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公司秉承“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文化理念,兼顾了员工、股东、合作农户、客户等各方利益,符合利益相关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公司通过激励相容、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汇集员工、股东、客户和合作农户各方力量精诚合作,各尽所能,共同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即使遇到行业危机,公司也能平稳前行。
一直以来,公司员工工作有保障,薪酬福利优厚,工作生活环境和谐;公司股东获得良好分红回报,合作农户获得良好合作效益。特别是经历一次次行业重大事件后,公司与合作农户、客户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定牢固,全体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公司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报告期内,我国畜禽产量增加,供给充足。肉鸡包括白羽、黄羽和小型白羽肉鸡,总出栏数量130.22亿只,增幅9.83%;生猪出栏 72,662万头,增长3.8%。由于市场供应充足,消费没有到达预期,市场行情报价低迷,黄羽鸡快大、中速和土鸡类品种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下跌14.50%、13.86%和14.55%,白羽鸡平均价格同比下跌2.40%,生猪价格同比下降14.0%。但是,受国际环境动荡及农产品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近几年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2023年玉米、豆粕现货价格比2017年分别增长了64%和44%。报告期内,市场价格的低迷、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肉禽、生猪养殖企业普遍亏损(详情请见本节“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 899.21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销售肉猪、肉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 90.02%,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肉猪、肉鸡销售收入增长,而肉猪、肉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数量的增长。其中,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毛猪占96%以上)2,626.22万头,同比增长46.65%,收入462.56亿元,同比增长12.67%,毛猪销售均价14.81元/公斤,同比下降22.26%,毛猪价格下降导致肉猪收入增长率小于销售数量增长率;销售肉鸡 11.83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毛鸡占85%以上),同比增长9.51%,收入346.95亿元,同比增长2.21%,毛鸡销售均价13.69元/公斤,同比下降11.51%,毛鸡价格下降导致肉鸡收入增长率小于销售数量增长率。
(2)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基础生产管理,肉猪生产成绩持续向好,养殖成本持续降低,毛猪成本同比下降3.44%;养鸡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核心生产成绩指标保持良好,毛鸡成本同比下降0.66%。但由于市场供应充足,消费不及预期,市场价格下跌(详情请见本节“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毛猪、毛鸡销售均价与行业情况一致,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因此,由于毛猪、毛鸡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其成本下降幅度,最终导致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出现深度亏损;养鸡业务利润同比下降,仅实现微利。综上,虽然公司肉猪、肉鸡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增长,但由于销售价格一下子就下降,从而导致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较大。
(3)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执行减值测试,计提了减值准备,合计金额为1.61亿元,对比同期下降14.33%。
尽管受市场行情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但是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保持正数,公司在同行业中还是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稳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韧性。公司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高度聚焦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继续升级猪病防疫软硬件条件,推进洗消中心升级建设,逐步配套猪舍空气过滤系统安装;严防死守猪场生物安全红线,以机场安检理念逐项清查猪场进出人员及物资生物安全措施;创新开展生物安全现场巡查巡检方式,以检促改,以改促优;系统总结北方区域非洲猪瘟防控得失,因时因势优化防控策略。继续完善高繁种猪配套系,优化种猪结构,加大低效母猪、非主流品系公猪淘汰力度,提高种猪繁殖性能。全年肉猪上市率92%,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种猪PSY22.1,比上年增加2.1头。
养鸡业主要抓好“三防”工作,开展系列优化和精益生产管理,大生产继续保持高水平稳定。肉鸡上市率94.9%,继续保持高位水平。
随着生产成绩持续向好,养殖成本持续降低,毛猪成本同比下降3.44%,毛鸡成本同比下降0.66%。
报告期内,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高品质畜禽产品为保障,开发和吸引一批高价值客户与公司紧密合作。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跨区域大型屠宰食品企业建立了紧密供销合作关系,拓宽“端对端”销售渠道。大力开展“渠道下沉”专项行动,壮大总经销商、B端大客户群体,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稳步提高客户合作稳定性与粘性。发挥自身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优势,通过产屠联动、毛鲜联动,调节销售节奏,缓解季节性和阶段性毛鸡、毛猪销售压力,实现量价平衡、增量增效。继续强化品牌营销,提高“订单销售”、“合约销售”比例,加强产销协同,同时辅以分级销售、竞价销售等新销售模式,确保公司畜禽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做到量增价优,经营成果颗粒归仓。
2023年,公司强化拓展原料供应渠道和规划布局,实现与多家500强粮油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推进战略采购,构建了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生态圈,保障公司原料供应安全稳定。至报告期末,饲料原料供应商对公司的授信额度约 97亿元。公司在授信额度内充分优化账期管理,降低采购资金费用。
2023年,饲料原料行情高位震荡、价格先高后低。公司通过加强行情研判,把控采购节奏,严格控制综合库存头寸,采取小批量多批次均衡、灵活的采购策略;同时,充分挖掘优势原料替代方案,有效降低饲料原料采购综合成本。
成立“公司+农户”模式研究中心,着力研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政策,结合公司产业合作模式的经验和优势,丰富“公司+农户”内涵、拓展新时期合作模式,增强农户粘性。报告期内,推广“政银企村”共建模式,参与“政银企村户”五方共建模式试点,有序推进16个合作项目落地。2023年公司净增肉猪养殖面积414万平方米,年可饲养肉猪约550万头;肉鸡养殖面积310万平方米,年可饲养肉鸡约 1.2亿只。公司依托“政银企村”共建模式引入村集体利益方,建立健全农户、政府、村集体与企业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万企兴万村”重要决策的代表案例之一,同时也多开辟一条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公司相关业务由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和管理。公司总部只对其高级管理人员任免、重大经营、重大投融资、兼并重组、重大资产处置、对外担保、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进行把控,一般经营事项充分放权并做好监督。报告期内相关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兽药业:销售收入22.89亿元(含对内销售),同比增长4.13%,其中对外销售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4.86%。
农牧设备业:销售收入10.77亿元(含对内销售),其中对外销收入3.13亿元。
食品加工业:销售鲜品鸡1.54亿只;预制菜2.05万吨;屠宰生猪117.5万头。
金融投资:优化资产配置策略,健全投后管理机制,各项业务运营良好,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得到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持有股票市值 19.29亿元、可转债市值547.76万元、基金市值 4.94亿元。
家禽和生猪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行业,从业者众多,市场空间广阔。当前行业内单一规模化企业年出栏量家禽或生猪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未来,受养殖用地紧张、环保政策趋紧、行情周期性波动以及禽流感、非洲猪瘟等疫情影响,中小养殖户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无法与规模化企业竞争而逐步退出,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生猪和家禽行业在养殖端产业链比较完整。规模较大的从业者一般都配备了种场、饲料厂和育肥场,实现从种苗生产、饲料生产到育肥一体化经营。但其销售的产品仍以活猪或活禽为主,销售模式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主要客户是肉联厂、食品加工企业、个体批发商或零售商等,客户群体比较分散,销售渠道比较单一。
近年来,由于禽流感、非洲猪瘟等疫情影响,国内限制活禽交易的地域范围逐步扩大;生猪销售逐步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同时,由于居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对食品溯源要求的提高,以及新生一代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的预制肉制品、冷冻肉制品的青睐,传统的活猪和活禽销售模式将逐步向“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销售模式转变。生猪和家禽业从养殖业链向下游屠宰以及食品加工业延伸的紧迫性越来越强。目前部分头部养殖企业已抓紧布局屠宰以及食品加工业,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
2013年,公司正式提出“千亿企业,百年温氏”的企业愿景。到2023年,10年发展期间,公司坚定立足发展基石,持续夯实企业基础,稳健发展业务,“千亿企业,百年温氏”愿景的脉络更加清晰。2023年,在庆祝公司创业 40周年之际,公司具体明确了百年温氏发展蓝图的实施路径,为公司未来发展指路领航。
未来,公司将坚定立足于特色国情、农牧食品、企业文化、经营逻辑四大基石,夯实治理、模式、管理、运营四大基础,以“固本强基,稳健发展”为工作总基调,稳健发展养猪业和养鸡业,积极拓展水禽业和蛋鸡业,协同发展动保业及农牧设备业,不断推进发展屠宰、食品加工、生鲜营销等产业链延伸业务,打造以家禽、生猪双主业为核心,构建多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圈,努力促进公司从传统养殖企业向现代食品企业转型。
2024年,公司将继续以“降成本”为核心任务,强化思想引领,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经营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加强“精诚合作,各尽所能,齐创美满生活”企业文化宣贯和思想建设工作,激发全体干部员工践行责任文化和拼搏精神,驱动全体干部员工“奔跑起来”。
开展第二阶段从严治企工作。不仅需要继续巩固风清气正的企业风气,严抓干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规章纪律,提升干部正气和战斗力;同时还需更加注重“卓越绩效+人文关怀”的结合,让干部忠诚于温氏事业,驱动干部员工全情投入工作,通过“勤干+善干+实干”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首要任务是强抓重大疫病防控。迭代生物安全手册和应急处置方案,完善督查机制,提升全员执行力。强化清除、清洗、消杀等关键环节队伍建设,确保人员充足、工作到位。优化基础免疫和监测措施,推进主要疫病净化和无疫区建设。继续推进硬件改造升级与运维管理,补短板、堵漏洞,促进大生产稳定,降低疫病造成的损失。
其次推进“高繁、高质、低料肉比”种猪选育工作;强抓后备猪培育,进一步提高优质种猪存栏占比;强抓区域公猪站运营,充分利用好优良公猪,实现优生优育,确保高品质、低成本育成商品肉猪。养禽业继续加大全基因组选择、饲料报酬选择等技术运用,围绕“推出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育种战略,打造适销度高、健康度高、均匀度高、效益优的品种优势,保持养禽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第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做好护理保健、精准环控、精准饲喂、转季过渡等基础生产管理工作,提高怀孕(产蛋)期、哺乳(孵化)期、断奶(育雏)期和育肥期等各环节养殖成绩,提高有效产出。
采取点线面、中长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试点工作,聚焦孵化厂鸡苗处理、销售大棚质检换笼、饲料厂能源管理、后备猪管理、仔猪护理、差弱猪护理、物资进场、精准孵化等工作场景,从工艺工序、机械化/半自动化、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试点。
建设原料采购与物流管理、供应商管理、药物疫苗招采管理和饲料生产管理四大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端到端闭环管理,增强大数据分析的支持力、预警力和评价力,促进降本增效。
强化产销协同。加强产、销联动,做好畜禽调拨,满足投苗及销售需求;继续探索畜禽产品分级分类定价和销售机制,助推销量与效益双提升。加强产屠销一体化联动,调整生产单位考核导向、利益分享机制、价格结算机制,引导养殖端生产符合屠宰端需求的产品,提升产业链整体经济效益。
强化采购配方协同。根据市场原料供应形势的变化,及时新增或修订饲料原料质量标准,拓宽使用原料范围。增加蛋白原料的多样性,减少对单一蛋白的依赖。灵活调整配方结构,把不同等级原料变成优质成品;完善饲料配方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质检数据、配方软件和饲料厂中控闭环管理,确保饲料质量达标和最优性价比。
稳步推进组织改革。根据对主业强管控,相关业务专业管控的工作要求,推进专业化组织管理。适度强化技术、人力、营销等专业线的管理权限,建立专业线与业务单位的责权对等机制,制定专业线从业人员的岗位任职资格与准入条件,加强专业线人员的能力培训和考核,实现公司整体管理协同和组织效能提升。
深化资本、资金长效管理改革。以“有效经营现金流”为考核指标,提升各子公司对现金流经营管理意识,划定各子公司股本、资本,严控资产负债率,对负债率超标的子公司进行问询、问责。
继续推进流程改革。打通养殖生产、饲料供应和营销销售等业务流程,构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品化、场景化数字解决方案,推进数字化转型先行示范区建设及推广应用。完成猪业生物安全流程系统建设,确保生物安全过程数据清晰化、管控精准化。推进孵化厂流程系统性建设,实现禽苗免疫和孵化管理过程可视,提升禽苗质量,降低孵化成本。挖掘数据应用场景,发挥重要数据资产价值,助力疾病防控、销售增效等场景,推动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数据决策转变。
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根据公司发展规模匹配专职研发人员,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持续完善各专业领域科研条件建设,重点保障迫切性强的科研项目的设施设备与基地建设;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现研发经费投资同比增长50%以上。
2024年是公司“五五”规划收官之年。公司将全面总结“五五”规划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按照“百年温氏蓝图”战略路线图和“固本强基、稳健发展”总基调,结合各业务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政策、行业、市场等因素,研究各业务合理占比及发展目标,科学编制公司“六五”规划。
投资者在评估公司投资价值时,应特别认真地考虑下述各项风险因素。下述风险根据重要性原则或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程度大小排序,该排序并不表示风险因素依次发生。
法律、行业法规、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及相关行业政策是行业发展的准绳。一切从事畜牧养殖行业的人员和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涉及养殖、食品、动物防疫、产品质量安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屠宰、兽药、畜禽养殖污染等一系列要求。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及各类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现行的行业规章制度可能面临修订或废止。上到国家,下至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也都可能根据新形势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对于畜牧养殖行业从业者而言,必须紧跟政策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否则可能面临违反相关制度政策的风险。
随着国家对规模化养殖转型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不少企业进入畜禽养殖行业,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竞争程度更加激烈。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应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调整生产、管理、营销等策略,未来公司的市场份额和收益水平可能因激烈市场竞争而下降。
畜禽养殖行业从业者众多。中小养户存在“价高进入,价低退出”的非理性现象,影响了市场供给的稳定,造成产品价格波动,行业称为“鸡周期”、“猪周期”。如果未来“鸡周期”、“猪周期”进入低谷期,产品市场价格下滑,则公司将面临销售收入下降的风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下滑甚至亏损。
同时,畜禽养殖行业需要大量采购饲料原材料,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畜禽养殖行业采购成本。未来如果饲料原材料受产量、自然天气、市场情况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价格大大波动,也会影响公司的采购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疫病是畜禽养殖行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一旦发生疫病,可能引发公司畜禽产品发生死亡或被迫捕杀、生产成绩下降、市场交易受限和消费需求下降等风险,公司可能因此生产成本上升、产品积压、销售价格和销量下降等,导致公司面临经营效益下滑的风险。
2018年 8月起,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流行。非洲猪瘟疫情点状发生的态势或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受疫情及防控措施影响,公司养猪业可能面临猪只染疫死亡、被捕杀、跨区调运受阻和销售受限等多种风险。
从历史上看,历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都对畜禽养殖行业造成重创,畜禽养殖企业面临着经营亏损的风险。对畜禽养殖企业来说,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时,可能面临以下风险:消费者恐慌导致肉类消费需求下降,供需不匹配,销售价格面临较动的风险;受调运、活禽交易市场关闭、进出口的限制等政策的影响,可能面临销售受阻的风险。
随着公司加大业务规模发展与养殖区域布局,养殖场地遍布在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等,部分养殖场地可能受当地气候影响,面临台风、地震、洪涝和雪灾等各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造成养殖场建筑设施损坏或畜禽死亡,进而影响公司下属子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是肉食品原材料供应企业,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品牌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需求,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严重下滑。
公司采用紧密型“公司+农户”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该经营模式中,合作农户是至关重要的经营资源之一。公司与合作农户通过签订委托养殖合同方式合作。在合作执行中仍可能存在极少数农户对合同相关条款的理解有偏差,导致潜在的纠纷或诉讼风险。如果养殖行业爆发疫病、其他规模化企业采取竞争手段争夺农户或养殖政策、就业环境等发生改变,企业可能面临合作农户流失的风险。
公司在养殖主业、屠宰业务等方面有多个在建投资项目,投资数额较大。虽然项目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分析、投资建设管理来保证项目顺利投入运营,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产业政策变动或国家政策法规变化,以及公司自身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市场占有拓展等能力因素的影响,投资建设项目有可能无法如期完工或正常运营,进而造成预期收益可能无法实现。
公司的肉鸡、生猪养殖生产周期较长。公司存货金额及其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受行业周期性供需变化、突发疫情等因素影响,肉鸡、生猪价格波动较为明显。若肉鸡、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导致公司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下降,公司可能面临存货减值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公司当期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影响。
公司加强日常监督,实时关注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法律、行业法规、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及相关行业政策,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做好政策风险预测。在风险预测的基础上,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力求降低风险。公司也对潜在的政策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对政策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使公司避免或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继续提升公司竞争力与竞争优势;提升自身资金与技术优势,适应养殖行业规模集中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延伸产业链,推动从重视生产端向重视销售端转移,加快推进生鲜和熟食业务探索。
持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多渠道降本增效,应对畜禽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继续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业务结构,分散市场风险;进一步优化饲料原材料集中采购模式,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应对原料波动风险;优化饲料配方结构,降低饲料配方成本。
公司加大疫情防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技术体系,降低、减少疫病的发生及损失。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公司重点推进洗消/消毒中心的建设,完善猪场内消毒设施设备和物理隔离等防疫硬件配置,不断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学习借鉴行业成功经验,实行关键环节清单式管理,抓好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猪只及饲料运输中转车的专车专用,推动猪苗与饲料的集中配送,进一步优化和固化猪只饲养、销售、淘汰及运输等关键环节的生物安全管理,尽可能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加快推进清空场的改造升级和灭源工作,保证后备猪回场配种。制定严密的引种计划,严格执行种猪质量标准,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引种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信息,积极组织协调,做好种猪调拨、猪苗投放及肉猪销售的“保三通”工作,保持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做好基层员工培训,确保各项生物安全操作理解与执行到位。执行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功过与奖罚分明。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经历过多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及自然灾害。公司及时复盘和总结经验,并建立起完善的应急预案流程。在风险发生之前,公司实时监控相关风险,做好预防和部署。在风险发生之后,启动报告畅通机制,保证公司能够及时获得各生产单位的相关情况。公司还建立定期购买财产保险管理规范,为资产设备、畜禽产品等购买保险,提前做好风险转移与分散,提高公司防灾能力,保障公司的生物资产安全。对于食品安全风险,公司始终按照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法律和法规及相关标准生产经营,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达标后上市流通,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避免食品安全风险。
加强对合作农户前期甄别,做好养殖管理、物料供应、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及收益结算等养殖过程各方面的合作监督与服务支持,形成合理的流程分工,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公司+农户”模式进行升级迭代,总结推广“公司+养殖小区”的经营模式,提高合作农户饲养规模和总体收益。
面对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等系列过程的不确定性,采取吸收、分散及转移等风险管理方式多措并举降低投资项目风险。同时,结合畜禽养殖、屠宰、生鲜等业务链布局,分散项目集中风险,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建立项目责任管理体系,完善项目配套考核机制,提高项目运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