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hth注册入口 hth注册界面

“科普利信”推荐阅读【主题策划】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与对策分析

日期: 2025-01-02

  蔡家宁,周勋章,孟君丽,等.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与对策分析[J].猪业科学,2024,41(9):29-30.

  (1.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畜牧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2019年,非洲猪瘟及新冠疫情的出现极度影响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造成生猪出栏量、产出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生猪价格明显高于往年,对国民生活导致非常严重的冲击。目前,国内生猪产业迎来了新的转型节点,很多问题愈发突出。那么,生猪产业到底存在哪些短板?文章对我国当下生猪产业所面临的短板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优化的策略。

  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提出“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从4 100万头调整为3 900万头”。随着规模化水平提升,生猪养殖效率快速提升,饲养技术水平提升实现了生产要素高效利用,保障了猪肉充足供给。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 038万头,比3 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要求高3.5%。6月末,中大型猪存栏量同比下降6.4%,但考虑到猪价回升后压栏及二次育肥增加,市场供应总体来说是有保障的。今年以来,在政府产能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下,生猪产能现状较为稳定,供应有保障,后续发展势头向好。但同时也需关注市场变化和相关调控政策,以确保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2—2023年,猪肉价格处于相比来说较低水平。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市场供应量充足,但消费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使价格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压制。2024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整体先降后升。年初,延续了去年的下跌态势,价格处于较低的位置。然而,从6月开始,国内的猪肉市场迎来了新一轮价格上涨趋势。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五月中旬起,全国猪肉价格开始上扬,6月份第一周,全国猪肉价格再次升高,价格环比上涨4.7%,同比上涨15.3%。截至8月,猪肉价格上涨趋势一直持续,但后续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以过往“猪周期”规律来看,猪价上涨时,生猪养殖户因追涨心理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致生猪产能增加,价格回落;价格落至低点时,养殖户又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使生猪产能降低,价格升高。但是,受到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近年来猪周期规律出现严重失常。这种价格波动极度影响养殖户收益和产业稳定,因缺乏有效的市场供需预测及调控手段,难以平衡生产与消费,加上市场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养殖户决策盲目,易跟风养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

  部分中小养殖户仍然采用传统养殖方式,导致养殖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从总的来看,我国生猪养殖在技术创新和设施装备方面和发达国家相较存在比较大差距,智能化养殖设备的运用不够普遍,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等技术亟待改进,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欠缺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这不但对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益提升形成了制约,还阻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精准饲喂、环境控制、智能化管理等方面,都有需要完善之处。

  生猪容易遭受多种疫病侵袭,尤其是非洲猪瘟。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不分生猪的品种、年龄均有感染发病的可能。其发病过程极短,且目前既无疫苗可防,也无药物可治。目前,在疫病防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疫病的监测不够完善、快速诊断能力欠缺、有效防控手段有限以及治疗方法匮乏。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疫病监测预警机制不够灵敏,疫苗研发和更新换代较为滞后,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防控能力也参差不齐。这一些状况增大了疫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一旦疫病暴发,产业可能损失惨重。

  合理的产业布局与协同对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生猪产业区域布局不合理,有的地区养殖过密,超出环境承载力,有的地区发展缓慢。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差,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常各自为政,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导致产业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一些地区生猪养殖布局不合理,环保措施落实不力,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环保要求提高,生猪养殖环保压力增大,若不能科学规划养殖区,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废弃物处理,产业难以可持续发展。

  优质种猪长期依赖进口,自主培育出来的优良种猪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还有待提升,这对生猪产业的长期竞争力产生了不利影响。本土种猪企业存在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较低等问题。种猪外企因中国生猪产业市场行情波动大、市场培育周期长及收取基因费模式在中国推广难度大等问题部分撤离中国市场。这些都限制了种猪企业在繁育研发技术投入、抗风险、种猪推广以及种猪质量保障等方面能力的提高,进而妨碍了生猪良种的培育、扩繁以及推广应用,致使国内供种能力严重匮乏。

  养殖户在扩大生产、升级设施时常常面临问题,同时缺乏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来应对市场波动和疫病等风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养殖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突出,生猪养殖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有限,难以大大降低养殖户的风险损失。

  强化市场监测,并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健全生猪生产和市场数据的统计体系,给养殖户提供及时且精准的市场信息。优化储备肉的投放机制,增强储备肉对市场的调控成效。推进生猪期货市场的进步,引领养殖户借助保险、期货工具来规避价格风险。

  加大生猪养殖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激励科研院校和企业组织产学研合作,着重攻克智能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强化对养殖户的技术培养和训练与指导,提升养殖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

  加强基层防疫队伍的建设工作,提升防疫人员的待遇以及专业素养。构建完备的疫病监测预警网络,实现疫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加速疫苗的研发以及更新换代,提升疫苗的质量与效果。加强防疫宣传教育,增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防控能力。

  依据各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生猪产业布局,引导养殖向优势区域聚集。培育并壮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动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构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

  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投入更多资金与资源,用于种猪选育研发技术、优良品种培育及相关科研项目。培养专业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畜牧兽医、动物遗传育种等有关专业建设,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企业为人才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与待遇,吸引并留住人才。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展养殖户的融资途径。加大对生猪产业的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扩大生猪养殖保险的覆盖范畴,提高保险赔付标准,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总之,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成绩与挑战并存。唯有深刻认识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并积极施行有效的处理方法,方可推动生猪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以及养殖户的利益,进而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